
发布日期:2025-03-02 14:12 点击次数:121
股票十大配资平台
一、关键数据
ROE加权18.88%,同比19.16%,下降0.28个百分点;
收入203.67亿,同比161.10亿,增长26.43%;
净利润33.59亿,同比25.24亿,增长33.07%;
扣非净利润35.14亿,同比29.19亿,增长20.39%;
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.72亿,同比44.91亿,增长30.76%;
净利润含金174.81%;
每股收益0.3644元,同比0.2790元,增长30.16%;
总资产301.87亿,同比265.79亿,增长13.57%;
净资产188.56亿,同比166.71亿,增长13.10%。
毛利率50.79%,同比50.46%,提高0.33个百分点;
净利率17.95%,同比16.69%,提高0.9个百分点;
点评:
2023年净利率水平为近十年来最高。15年为13.79%、16年为14.16%、17年为13.30%、18年为13.31%、19年为14.33%、20年为15.76%、21年为16.47%、22年为16.69%。基本呈逐年提高之势。
对标长沙爱尔的净利率25.18%、武汉爱尔的净利率28.73%,公司其他区的爱尔医院净利率仍有提升的空间,其内生性增长空间仍有待拓展。
收入构成:
屈光项目74.31亿,占比36.49%,增长17.27%;
白内障项目33.27亿,占比16.33%,增长55.24%;
眼前段项目17.91亿,占比8.8%,增长33.74%;
眼后段项目13.86亿,占比6.80%,增长31.31%;
视光项目49.60亿,占比24.23%,增长31.25%;
其他项目14.18亿,占比6.96%,增长0.17%。
分地区:
华中地区收入55.28亿,占比27.14%,增长16.73%;
华中是相对富裕地区,收入占比在国内最高;
欧洲地区17.20亿,占比8.45%,增长21.97%;
东南亚地区3.68亿,占比1.81%,增长19.66%。
公司解释:
白内障项目服务收入同比上升55.24%,主要系人口老龄化、公司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,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;同时,部分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在报告期内就医。
欧洲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.97%,主要得益于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医生接诊成功率的持续提高。
资产负债:
货币现金60.99亿,比上期60.04亿,增加0.95亿;
商誉65.33亿,比上期54.58亿,增加10.75亿;
短期借款8.50亿,比上期5.73亿,增加2.77亿;
长期借款2217.84万,比上期1.15亿,减少0.93亿;
租凭负债39.59亿,比上期33.28亿,增加6.31亿。
公司解释:租赁负债增加,系新并入的医院租赁付款额增加所致。
分红情况:
以扣除回购专户股份数量后的股本9,298,536,515股为基数,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.5 元(含税)。合计分红13.95亿,占年度净利润的41.53%。
其他情况:
2023年,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门诊量1510.64 万人次,同比增长34.26%;手术量118.37万例,同比增长35.95%;
点评:门诊量与手术量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!
截至2023 年底,公司境内医院256 家,门诊部183家。随着医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,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得到了进一步凸显。
公司拥有了香港亚洲医疗、美国 MING WANG 眼科中心、欧洲 Clínica Baviera.S.A、东南亚 ISEC Healthcare Ltd 等领先的境外眼科机构。截至2023年底,境外已布局131家眼科中心及诊所,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。
2023年公司“1+8”模式已显成效,各地区营业收入表现亮眼,其中东北地区增长35.13%、西南地区增长28.97%、华东地区增长34.92%、华北地区增长33.87%、华南地区增长21.87%、以及西北地区增长74.71%)。
二、2024年第一季度
收入51.96亿,同比50.21亿,增长3.50%;
净利润8.99亿,同比7.81亿,增长15.16%;
扣非净利润8.43亿,同比7.52亿,增长12.04%;
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.91亿,同比16.53亿,增长-21.91%;
毛利率48.29%,同比47.49%,提高0.8个百分点;
净利率18.71%,同比17.94%,提高0.77个百分点。
三、总体印象
1、2023年增长总体稳健,但是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速度放缓。
分析第一季度增长放缓的原因时,陈邦董事长在投资者交流会议上解释说:
“这里面短期因素居多,一方面是因为上年同期封控解除后,诊疗量激增导致基数较高;另一方面,今年2月份多个省份因为冻雨等极端天气影响;同时,居民消费的疲软,也对我们的业务增长产生了影响。当然,一季度的利润增长还不错,说明我们的业务结构、经营管理效率、成本把控等都在不断优化。”
同时,在展望未来时,陈邦董事长说:
"行业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他潜在的市场规模,目前眼科医疗行业各亚专科渗透率极低、潜在规模巨大。只要需求在,我们就不担心短期的波动。公司现在推进“1+8+N”战略,建设世界级和国家级旗舰医院,同时带动所有医疗机构发展。我们希望每一家医院都能够成为当地历史发展中的一个‘地标’,这是一项要以五十年、百年计的任务,短期的波动不会影响我们长期的战略。
眼科医疗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行业,我们步步为营,努力奋进,不仅要争朝夕,还要谋百年。
爱尔眼科是民营眼科医院的先行者,同时我们也希望整个眼科行业,无论公立或者民营,能够共同发展,为人类眼科学作出贡献。无论行业遇到什么问题,无论经济遇到什么问题。我们相信:几年之后再回首,爱尔必将更豪迈!"
我这里之所以大段引用陈邦总的话,是因为他的这段话的“含金量”很高,一方面说明当下公司的增长确实面临着业绩波动,另一方面,也展现出了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。
当然,对于管理层的豪言壮语,我们投资者要保持适度的谨慎,因为公司的管理层有时也对未来的发展出现误判。这一点,在通策医疗原董事长吕建明身上就表现得很充分。
总体而言,爱尔多年来保持了较高增速度的发展,但是一家公司再优秀也不可永远保持净利润30%的增速,特别是爱尔在大规模投资完成之后,外延并购的步伐会慢下来的,而更多是的依靠内生性增长。我相信,这一天一定会到来。
当然,从爱尔的全国性扩张的步伐来看(省、市、县三级均可以扩张、渗透),它大规模的外延并购基本完成之后,保持适度速度的增长,还是可以预期的。
2、爱尔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,竞争对手再想打败它,应该说是已经很难了(目前国内行业格局被称为“一超多强”,一超即爱尔)。它的先发优势、规模化优势、专业化优势,以及分级连锁的生意模式,就自身来讲,已经形成了强大的“自我强化”效应(芒格所说的自我强化效应,给我们观察企业带来很好的视角)。同时,它又处于一个良好的赛道。这是长期投资爱尔的根本逻辑。
3、长期以来,市场担心其商誉减值问题,对此,我觉得不必过于担心。产生商誉,有时也不完全是坏事,因为这种溢价收购,说明果真是收购了优质的医疗资源(当然也未必全是),同时,由于爱尔是全国性布局的,所有并购医院一起进行商誉减值的概率应该说极低(东方不亮,西方亮,黑了南方,有北方)。而在局部地区,少数并购的医院进行商誉减值也影响不了大局。
4、关于分红。公司一方面向市场融资,如去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融资35亿元,一方面坚持分红,同时,还有短期、长期借款。受政策的影响,今年加大了分红力度,几近翻倍(上市以来已累计分红56亿元)。同时,公司也表示:“从长期展望,随着公司大规模投资期逐步过去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以及公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,未来,公司无论是派息率还是分红总金额,都有望逐步提高。”
5、估值。当下市值1224亿,按2023年扣非净利润35.14亿元计算,对应市盈率35倍。这个估值已经处于近十年来的估值下限。当然,考虑到未来大规模外延并购结束后的增速换档,这个估值水平是否合理,或者是处于低估区域,是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的事情。
我个人判断,考虑到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,这个估值大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(当然,处于底部区域也不排除短期内股价10%-20%的波动区间)。这仅是我个人的观点,并不构成投资的建议。
6、一点持股体验。通过多年的观察,我感觉以陈邦总为首的管理层不仅具有大胆的开拓精神,同时对小股东总体上也很友好,如设立投资者见面日等。作为一家民营医疗上市公司,在舆论上本身就处于劣势地位,管理层的所做所为,也体现了公司的一种良好的文化。就其价值观来讲,我感觉也很正,如将“不管贫穷还是富裕,让人人享受眼健康的权利”,作为公司的一种价值取向股票十大配资平台,这一点值得点赞。确实,医疗服务机构的特殊性,更决定了它应该有“利润之上的追求”,如此,发展才会更健康更持久。
Powered by 配资炒股网_正规炒股配资官网_股票配资杠杆比例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